在果實生長中后期,往往會出現果實裂紋、裂果開裂的現象,而一旦發生裂果即失去商品價值,病菌易侵入,引起腐爛,造成種植戶的嚴重損失!
有人說,裂果就是缺鈣了,其實因鈣元素缺乏或失調引發裂果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有些人往往補了鈣之后還是果實開裂,其實裂果原因不僅僅是缺鈣,還涉及到水分、施肥、管理、品種等多個方面,只有分析裂果原因,制定一套綜合防裂措施才能預防果實開裂!
綜合分析,果實裂果有下列原因
一、品種
裂果與品種的生理特性和遺傳特性有很大關系。品種的果型大小、果皮厚度、果實含水量、細胞緊密度、含糖量及含酸量、果皮發育質量都會影響到果實裂果。
葡萄裂果
葡萄品種中,果皮薄、果肉脆的品種易裂,著色期根系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品種易出現開裂。
油桃裂果
油桃品種中,含糖量較高,含酸量較低的品種的裂果較重。
甜瓜、西瓜品種,皮薄且皮脆的品種裂果較重。
所以生產中一定要選擇果皮厚、果實中小型、耐儲運的品種。不過,現在果皮薄,一般賣價比較高,要進行區別對待。
二、管理措施不當
管理措施不當包括溫度變化、土壤水分變化、營養失衡(肥料管理)、人工操作造成的裂果。
1、溫度變化
果實發育前期溫度低,后溫度突然升高,果實迅速膨大,造成裂果。
2、土壤水分急劇變化引起裂果
作物生長前期干旱,在果實迅速膨大期遇頻繁降雨,根系輸送到果實的水分猛增,果肉細胞會快速膨大,而此時,果皮多已老化,果皮細胞因角質層的上限而膨大慢,就會出現果肉把果皮脹破的情況。
這種情況出現的裂果在葡萄、棗、石榴上較為常見,若前期缺水,會影響幼果膨大,著色期如遇連續降雨或大水漫灌,都會引起大量裂果大發生。
而番茄裂果癥狀較為復雜,有頂裂、環裂、縱裂等。
高溫、強光、干旱等因素會使果蒂附近的果面產生木栓層,果實糖分濃度增加,當久旱后降雨和突然大量澆水,使果實內的果肉迅速膨大,會將果皮漲裂,而開裂部位多在受強光、高溫為害嚴重的果肩部位。
3、營養失衡造成裂果
果實生長期間磷、鉀、鈣對果實裂果影響大,其次是鎂、硼、鋅、鐵、銅、錳等元素。
當某一種或幾種元素過量,而其他元素含量較低時,裂果就會增加。實際生產中,在作物生長后期,因鈣缺乏、鉀超量造成裂果現象十分常見。目前土壤酸化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調現象十分普遍,加劇了裂果的發生程度。
西紅柿臍部裂果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礦質元素鈣的缺乏。
水肥供應不均勻,忽多忽少,蘿卜易出現裂根。
因此:
在果實生長期為防止礦質元素供應失調,應該適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適當增加微量元素肥料的施量以滿足果實生長發育所需肥料養分,及時補充鈣肥和硼肥及適量微量元素肥料,調節土壤中各種營養元素的比例,氮肥不可過多,否則會影響植株對鈣的吸收。
4、人工操作不當造成裂果
在蔬菜日常生產和栽培管理過程中,為了增加棚內的通風透光性,提高果實的著色程度而過度疏除葉片。
菜農只留下上部幾片葉片,下部的葉片一概疏除,功能葉片不足,制造的光合產物不足,果實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而表現裂果現象。當西瓜達到采摘標準時,早上和晚上西瓜的含水量是高的,瓜皮的韌性也是差的,所以早上或晚上采摘出現西瓜裂瓜的幾率就非常高。
三、激素失衡引起裂果
冬季低溫環境條件下,茄子很難坐果。但是,使用2,4-D生長調節劑濃度過大,或重復使用,或提前到幼蕾期使用,或中午高溫蒸發量大時使用,易誘發萼裂果和畸形果的形成。
另外植物內源比例的變化會影響到果皮和果肉生長的速度,當兩者生長速度失衡時就會形成裂果。
在實際生產中,果實發育中后期,因激素失衡造成裂果的現象較為常見。大量使用乙烯利、赤霉素、2,4-D的果園裂果量明顯上升。
四、病蟲危害引起裂果
炭疽病、銹壁虱、紅蜘蛛等為害與裂果有關系,需要注意進行病蟲害的預防。而一些病害也很容易導致裂果現象!
病害引起裂果
炭疽病引起棉花棉鈴裂果
白粉病為害葡萄后果皮硬化失去彈性,硬核期后易從果頂縱裂,形成裂果
紅蜘蛛為害葡萄后,果面形成褐色銹斑,多數從果蒂縱裂,形成裂果。
所以病蟲害要及時干預,減輕因病蟲害而出現裂果。
五、土壤問題
目前土壤酸化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調現象十分普遍,加劇了裂果的發生程度。連年種植導致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根系分布淺,遇到干旱,根系吸水困難,雨后根系吸水大增,導致果實水分急驟變化造成裂果
平時要多施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增施微生物菌劑。調節土壤酸化程度,減輕裂果發生程度。
上述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果實出現裂果,在栽培過程中遇到裂果時,一定要先明確果實發生裂果的原因,再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把損失降低。
01-20
為什么水培植物需要添加營養液?
為什么養水培植物需求增加營養液? 俗話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植物的生存也相同離不開養分。水培歸于無土栽培,無法像地栽、盆栽植物相同取得繼續的養分供應,所以才需求適量增加養分液。養分液能代替土壤給植物提供生長所有必要的氮磷鉀以及其它微量元素,使植物可以正常生長,防止養分失衡。 植物養分液濃度不宜過高,養分液一般情況下每7到10天使用一次每次3到5滴。加完養分液的水,需
12-02
土壤提高肥力全靠腐殖酸?為什么
人們的種植和管理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停地更替,然而土壤作為農作物生長載體的地位一直沒有被動搖,可見土壤對萬物生長是多么重要!萬物要生長得好,土壤的肥沃程度是主要的決定因素之一,土壤中營養物質含量決定土壤的肥沃程度。有機質≠腐植酸,有機質不等于腐植酸1、高分子化學家認為:木質素含量決定著形成腐植酸的含量。2、土壤學家認為:土壤有機物通過自然礦化/腐殖化作用形成腐殖質--腐植酸,少則兩三年,多則一百
12-02
我們該如何掌握腐植酸+的技術要領呢?
腐植酸來自土壤,反哺土壤肥料源于腐植酸的本質屬性。當前,面向土壤、肥料、糧食、環境等問題,我們須適時調整化肥產業發展方向,構建“土肥和諧”新關系。而腐植酸作為土壤養分的“運轉倉庫”,是連接“土壤-肥料-植物營養”的橋梁紐帶。在“腐植酸·植物礦物質營養學說”指導下,我們該如何掌握“腐植酸+”的技術要領呢?1.腐殖酸+大量元素團結構效腐植酸與氮肥結合,可以減少氮肥損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腐植酸與磷肥結合
10-07
一篇文章徹底懂了腐殖酸!
“腐植酸”之名 “腐植酸”這個名詞至今也還是個問題。土壤學家強調它形成過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堅持叫作“腐殖酸”。而煤炭化學家則以其主要是由植物演化而來,認為應該叫作“腐植酸”。目前,在行業應用領域內,一般通用“腐植酸”。 腐植酸的概念 由于腐植酸不是純物質,是類型物質,是復雜的混合物。它的組成隨來源不同而差異很大,再加上,近幾年來通過發酵制取腐植酸的性質仍在界定之中,只是把這一類性質接近的